查看原文
其他

"新开法共体论坛"学术支持专家——李训虎

新开法律人 司法兰亭会 2022-10-02

倡导对法律人的人文关怀,促进法律共同体理性沟通。

李训虎

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。

主要兼职

中国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理事;

中国法学会港澳基本法研究会理事;

中国人民大学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研究员。

教育背景

2001年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,获法学学士学位;

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,获法学硕士学位;

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

承担项目情况

1.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一般项目《证明力规则研究》。

2.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课题《死刑案件证明标准实证研究》。

3.主持全国人大香港、澳门基本法委员会课题《香港刑事上诉程序与基本法关系研究》。

4.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《新刑事诉讼法证明标准实证研究》。

5.主持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科课题规划项目《中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变迁考察》。

学术著作

《割裂下的融合:中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变迁考察》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。

学术论文

1.《证明力规则检讨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10年第2期。

2.《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独立》,载《法学研究》2006年第1期,合著。

3.《刑事再审程序改革检讨》,载《政法论坛》2014年第3期。

4.《“排除合理怀疑”的中国叙事》,载《法学家》2012年第5期。

5.《悖论状态中的死刑案件证明标准》,载《政法论坛》2011年第4期。

6.《美国证据法中的证明力规则》,载《比较法研究》2010年第4期。

7.《割裂下的融合:中国宪法与刑事诉讼法关系解读》,载《法学家》2009年第3期。

8.《口供治理与中国刑事司法裁判》,载《中国社会科学》2015年第1期。

获奖情况

2010年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优秀教师;

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计划。

查阅公众号、微博“司法兰亭会”历史消息可获以下部分精彩,也可直接点开阅读:

【兰亭法共体评论系列】

一、车浩:三种意义上的法律共同体

二、周世博:关于构建法律共同体的两点思考

三、马浩源:从法律集合体到法律共同体:利益还是法律?

四、马浩源:律师转行做法官的进路和障碍

五、谢献卿:新春之际再次呼唤“法律共同体”

六、朱桐辉:“蒙冤者援助计划”的制度意义及期待

七、张小桂:司改背景下的法律人职业道德建设与从业资格考核完善

八、王子涵:公检法,别再“桃园三结义”

九、巴志:射向法官的子弹究竟杀死了谁?

十、巴志:论法律共同体建设与法律人职能对抗并行不悖、互助利益

十一、蒋华林:律师也要为冤假错案负责?

【兰亭司法管理评论系列】

一、朱桐辉:数目字管理下的刑事诉讼

二、刘子睿:法官中立、消极、隔离、尊荣是法官安全的最佳之道

【兰亭司法评论系列】

一、王子涵:冤案是如何产生的?——评电影《即使这样我也不是咸猪手》

二、薛亚密:在“强奸之都”拿什么保护你?——评电影《印度的女儿》

三、武亚芬:性侵、谎言与有罪成见——评电影《狩猎》

四、朱桐辉:司法兰亭会升级原创宣言(修订)

五、朱桐辉:司法亲历、参与、访谈中的观察与辨别

六、李忠华:通过民众参与治理实现对腐败的零容忍

七、罗猛:论我国实行反腐“零容忍”的理由及路径

【兰亭法政评论系列】

一、李忠华:通过民众参与治理实现对腐败的零容忍

二、李忠华:“低保”名额的确定与法治

【法共体评论经典系列】

一、强世功:法律共同体宣言

二、申欣旺、强世功:再论法律共同体:超越与重构

三、徐显明: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思考

四、贺卫方: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的困难

五、刘桂明:法律共同体:不能只在梦里遥想

六、刘桂明:构建司法人员和律师的新型关系

七、张建伟:虚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

八、张建伟:同侪尊重原则与良好司法氛围的培育

九、傅郁林:诚实信用:法律共同体的生存准则

十、李群星:法官与律师关系的回归与超越

十一、吴卫军、冯军:论法律共同体

十二、邹碧华:司法改革背景下,如何构建法律共同体

十三、鲍禄:法律共同体初论

十四、马荣:法律职业共同体构建的实践路径分析——以徐州地区为蓝本

十五、胡祥甫: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新起点

十六、季卫东:我对法治中国的具体设计

十七、车浩:三种意义上的法律共同体

十八、卢学英:法律共同体

十九、程晓璐: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须消除门户偏见

二十、刘作翔: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意义

二十一、汪庆华:迷失的法律职业共同体

二十二、陈有西:法官、检察官、刑事律师,会有共同语言吗?

二十三、Huangwende:法律职业共同体,没有也罢

二十四、蒋惠岭:司法改革能否改出强有力的法律职业共同体?

二十五、刘思达:职业化及其批判

二十六、江平:法律人的守与变

二十七、江平:我心目中的律师是何形象

二十八、强昌文、颜毅艺、卢学英、于宁:呼唤中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

二十九、范愉:当代中国法律职业及法律共同体建设意义的有限性

三十、周永坤:夹板中的中国法律与法律人

三十一、方流芳:法律人为什么容易学坏

三十二、吴洪淇:城邦如何构建:变迁中国的法律职业解说

三十三、卞建林:解析审判中心视野下的诉审关系

三十四、夏锦文:法律职业化:一种怎样的法律职业样式——以司法现代化为视角的考察

三十五、朱国斌、伍华军:“法治人”:新型法律职业共同体

三十六、李曙光:法律职业共同体片论

三十七、黄太云:建立以审判为中心的新型律检关系

三十八、程金华:法律人从政--合理性及其验证

三十九、陈振铎:“死磕派”有无第三条道路?

四十、刘桂明:为什么法官与律师会打起来?

四十一、梁治平:法律职业共同体是否可能

四十二、贺卫方:法律职业共同体建构面临的四大障碍

四十三、蒋华林:“磕出”一个法治中国!——兼与王凤涛博士商榷

四十四、周东旭、单玉晓:律师与法官:双向旋转门


文人雅士,司法贤达,尽兴而来,赏雪煮茶,问道论法,或和或闲…

欢迎关注公众号“司法兰亭会”(长按下方二维码)、微博“司法兰亭会”。
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